所有文章

理解iptables

iptables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命令,也是Linux系统上最常用的防火墙,我们常见的Linux发行版如:CentOS、Ubuntu等都是用iptables作为默认的防火墙,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控制所有进出系统的数据包。然而,对于初次接触它的人来说,这是个比较难用的命令,不止一个人问过我怎样写一条阻止某IP的命令,因为用它增加一条防火墙规则可能需要写一条很长的命令,如果你没有了解它的工作原理,是写不出一条完整的iptables命令的。本文将剖析它的工作原理并结合例子让你更容易使用它。

前提工作

要了解iptables就先要了解数据包,这里说的数据包指的是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,又名:报文,如果你了解过TCP协议并写过相关的代码,那么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,如果你不了也没关系,我们这就来谈一谈这个数据包的概念。

其实这个数据包的结构又要用到七层协议的概念,真是一环扣一环,这里我就且当你了解七层协议的概念,如果真的不懂可以先去看看《鸟哥的Linux私房菜》,不过我会尽量讲的通俗一些,希望这不会影响到你阅读下文。

网络传输

设有两台电脑A与B,A通过网络发送一个文件给B,这个文件会被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数据包,每个数据包大小约 1KB 左右,然后转成二进制码按顺序发出去,在网络中以电讯号的形式传输给B,B接收到以后再将这些二进制码转成数据包,最后组合成一个文件。

封包表头

数据包也称为封包,一个完整的封包,除了我们需要发送的内容以外还包含了很多额外信息,也就是封包表头,主要用来标记这个数据包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”,在上例中,如果AB相距较远的话,中间一般会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,当然还有网卡网线等。。。当一个封包经过途中每个设备时,这些设备都需要读出这些封包的表头,才能知道这个封包要去哪里,然后再发给对应的设备,下一个设备收到这个封包也是一样,最终到达了B,可以说封包表头与数据本身同等重要。

封包格式

实际上,每个数据包外面套了三层封包,每层都是不同的格式,用来给不同的设备读取。如果以TCP作为传输协议,这三层封包分别为:MAC封包、IP封包、TPC封包,用下图来说明它们的关系:

图中只是简单的列出每个封包表头中较关键的信息,其实还有很多其它信息,比如TCP封包表头中的序列号、状态码,每种封包的详细格式,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,不然的话就有点跑题了。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。

iptables中的表(table)

终于说到正点了,,iptables的原理正是分析每个封包的表头,然后根据我们设定的防火墙规则作出相应的动作。 在iptables中有表的概念,使用的时候一般用默认的表,需要的话也可以自己建表,在CentOS6.5中默认有四张表:filter、nat、mangle、raw,每张表有不同的作用:

前两个表是常用的表,后两个用的很少,而且博主一直没有用过,本文只对前两个表进行介绍。

表中的链(chains)

上面的每张表中都有多个链,链可以理解为小表,每个小表用来处理不同的情况,在filter表中,默认有三个小表:

在nat表中,默认也有三个小表:

由此可以看出,数据包在经过这些链时,是有先后顺序的,而且每张表也是有关联的,如果我们只考虑filter表和nat表,那么封包在通过iptables时的顺序大致如下: 上图中需要注意的是,nat表中的PREROUTING链,nat是用来做数据转发的,它可以修改封包表头中的内容,假设我在PREROUTING链中写入一条规则:将目标为本机的封包转发到 137.137.0.200 这个IP上,这样当封包从PREROUTING链出来后,就不走图中的第二步,而是会经上图中的两条黄线,直接被送出本机。

链中的规则(rule)

每个小表中可以有多条规则,经过此小表的封包要符合此小表上的每条规则,最后才能通过,以filter表为例:

[root@blog ~]# iptables -t filter -n -L
Chain INPUT (policy DROP)
target     prot opt source               destination         
REJECT     all  --  191.96.249.0/24      0.0.0.0/0            reject-with icmp-port-unreachable
ACCEPT     tcp  --  0.0.0.0/0            0.0.0.0/0            tcp dpt:22
ACCEPT     tcp  --  0.0.0.0/0            0.0.0.0/0            tcp dpt:80
 
Chain FORWARD (policy ACCEPT)
target     prot opt source               destination         
 
Chain OUTPUT (policy ACCEPT)
target     prot opt source               destination 

命令说明:

上例中的命令列出来filter表中的详细情况,它有三个链:INPUT、FORWARD、OUTPUT,其中INPUT链中有7条规则,INPUT后面的括号中policy DROP表示默认不通过,当有数据包经过INPUT链时,会从第一条(从上往下的顺序)规则开始匹配,其中第一条表示拒绝所有来源为 191.96.249.0 这个网段的封包,当第一条不通过以后就不会再往下走了。

iptables命令

要理解iptables,那么了解它的各个选项与参数也是很重要的。好了,我们来看一条命令:

[root@blog ~]# iptables -t filter -I INPUT -m mac --mac-source 6d:f5:27:8c:e2:7d -s 137.137.0.200 -d kxdmmr.com -p tcp --sport 1:65535 --dport 22 -j ACCEPT

上面只是一个例子,一般不会写这么长啊,,,只是为了说明各参数的意义:

所以,上面一条命令意义就是,在filter表中的INPUT链中最前面插入一条规则,作用是,让来源MAC地址为 6d:f5:27:8c:e2:7d 的,且来源IP为 137.137.0.200 的,且目标IP为本机的,且以TCP协议连接过来的,且来源端口是任意端口的,且目标端口为22的封包允许通过。 再来看一条数据转发的命令:

[root@blog ~]# iptables -t nat -A PREROUTING -d 137.137.0.100/32 ! -i lo -p tcp --dport 80 -j DNAT --to-destination 192.168.0.200:8080

命令说明:

所以,这条命令的意思是,在nat表中的PREROUTING链最后面追加一条规则,作用是,将目标IP为 137.137.0.100 的,且不是从lo这个网卡传进来的,且通信协议为tcp的,且目标端口为80的封包,转发到 192.168.0.200 这个IP的8080端口上。

通过上面的例子,你应该对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,并且很容易使用它。iptables还有更多参数可以用,这样看来,iptables貌似可以分析封包表头中的所有信息,让我们可以比较精准的对数据包进行控制。

-End-


编写日期:2017-05-30